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4955.从下文明显看出这些话包含什么。首先要知道,此处所列举的行为是依次的仁爱行为。没有人能看出这一点,除非他了解圣言的内义,也就是说,除非他知道“给饥饿的人吃、给口渴的人喝,收留客旅,给赤身露体者穿,看顾病人,来看在监里的人”表示什么。凡只根据字义思想这些行为的人会以为它们是指外在形式上的善行,除此之外再没有任何秘密可言;而事实上,所描述的每个行为都含有某种秘密事物,也就是神性,因为它来源于主。但如今这秘密不被人理解,因为现今没有仁爱的教义。事实上,人们将仁与信分离后,与仁有关的教义就消亡了,取而代之的是,与信有关的教义被发明出来,并被人接受;而这种教义根本不教导何为仁爱,何为邻舍。
存在于古人当中的教义教导仁爱的一切属和一切种,以及谁是当施以仁爱的邻舍,一个人如何成为有别于他人的不同程度和不同方面的邻舍,因而在针对不同的人时如何以不同的方式施以仁爱。古人还对邻舍分门别类,并赋予它们以名称,称有些人为穷人、穷乏人、患难的、困苦人;称有些人为瞎子、瘸子、残疾人,以及孤儿、寡妇;称有些人为饥饿的、口渴的、寄居的或客旅、赤身露体的、患病的、被捆绑的,等等。他们根据这些分类知道当向这个人尽什么义务,当向那个人尽什么义务。但如前所述,这些教义都消亡了,对圣言的理解也与它们一道消亡了,以至于如今人们只知道圣言中所提到的“穷人”、“寡妇”和“孤儿”是指字面上所指的那些人。当经上提及饥饿的、口渴的、寄居的或客旅、赤身露体的、患病的、在监里的人时,情形也一样。但事情的真相是,这些名字用来描述仁爱,即仁爱就其本质而言应是什么样,在仁爱的生活中施以仁爱应是什么样。
35.一些水星灵被其他灵人派来拜访我,要听听发生在我周围的事。我们地球的一个灵人对他们说,他们可以告诉派他们来的那些人,除了真理什么也不要说,也别照他们的习惯通过讲述反面来回答问题。因为若有我们地球的灵人这样做,他必受击打。但从远处派出这些灵人的那群人立刻答复说,若值得被击打,他们必一起受击打,因为他们习惯这样做,以至于停不下来。他们说,他们与自己星球的人交谈时,也是这样做的,但不是有意欺骗他们,而是为了激发求知欲。因为当他们提出反面,以某种方式隐藏事物时,求知欲就被激发出来,记忆通过努力寻找它而得以完善。我曾在别的场合和他们谈论这个话题,我因知道他们与自己星球的人交谈,于是就问他们如何教导他们的居民。他们说,他们不会指教他们事情的来龙去脉,不过,仍会给出一点提示,以便培养并增强他们发现、知道事实的渴望。因为如果他们回答了所有问题,这种渴望就会消失。他们又补充说,他们讲述反面的另一个原因是,真理可以显得更清晰,因为一切真理在与其反面进行对照时显得最清晰。
7840.“你们要从羔羊或母山羊里取”表纯真的内层和外层良善,或纯真的良善,包括外层的和内层的。这从“羔羊”和“母山羊”或“小山羊”的含义清楚可知:“羔羊”是指纯真的良善(参看3994节);“母山羊”或“小山羊”是指拥有纯真在里面的真理之良善(3995, 4005, 4006, 4871节)。“羔羊”表示纯真的内层良善,“小山羊”或“母山羊”表示纯真的外层良善(参看3519节)。必须简要说一说何谓纯真的内层良善和外层良善。一切良善若要成为良善,就必须拥有纯真在里面。没有纯真,良善可以说就没有灵魂。原因在于,主通过纯真流入,并通过纯真将生命赋予存在于那些正在重生之人中间的良善。被纯真赋予生命的良善分为内在的和外在的;内在良善与那些被称为内在教会成员的人同在,而外在良善与那些被称为外在教会成员的人同在。内在教会成员是那些通过诸如属于圣言内义的内层真理给自己的良善带来具体品质的人;而外在教会成员是那些通过诸如属于圣言字义的外层真理给自己良善带来具体品质的人。内在教会成员是那些出于对仁爱的情感而被引导向邻舍行善的人;而外在教会成员是那些出于顺从而被引导向邻舍行善的人。凡正在重生的人首先成为一个外在教会的成员,然后成为一个内在教会成员。那些属于内在教会的人在聪明和智慧上胜过那些属于外在教会的人,因而在天堂占据更内在的位置。由此可见何为纯真的内层良善和外层良善。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